第(3/3)页 这倒也在苏景云的意料之中。 这个方法,在北山县推行下去容易。 但是想要一直维持下去,就需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了。 这个时候,就需要他们有极大的魄力! 甚至需要抵住来自朝廷的压力! 必要之时,甚至…… 苏景云微微颔首,表示了赞同。 “依我看啊,” 柳明德继续说道:“苏景云第一个方法,还稍微保守一点,也合乎实际一点。可能最大的困难,就是一些地主豪绅的反抗吧!” “压力也还是会有,不过还是能够承受一点吧!” “要不,咱们就试试看吧!” 说着,柳明德转头看着周克端,说道:“老周啊,你在县内为官也有很长时间了。三班六房之事,也较为熟悉。” “咱们北山县典史之职,以及三班六房之事,需要你多多指导了。” “有什么问题,我还要请教你呢!” “老柳,说这些就见外了!” 周克端笑了笑,说道,“现在按照苏小兄弟的推倒重来,其实困难已经少了很多。” “不过,问题、压力也会有很多!” “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吧!” 决定好了这件事情之后,当务之急就是选派何人担任三班六房之职。 三班班头,由张勇负责。 六房,就需要读书识字之人了! 县城内大部分读书识字之人,还是和世家大户、地主豪绅,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 就连常思远的学生,也是如此! 思来想去,苏景云开口说道:“柳大人、周大人、常先生,县城学子大都是富庶之家的,难免会出现和现如今那些胥吏同流合污的情况。” “我建议,六房人员尽量选用寒门士子,以及乡野读书识字之人。前提是家产不多,贫农、佃户出身的最好!” “届时,政策推向下去之后,他们家庭也会获利,才不会与世家大户、地主豪绅相互勾结!” 柳明德微微颔首,说道:“苏景云,还是你考虑得周到!” “那就这么办吧!” 第(3/3)页